【防治】油菜根肿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油菜 , 又叫油白菜 , 苦菜 , 拉丁文名:Brassica campestris 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 油菜的嫩茎叶 , 原产我国 , 其茎颜色深绿 , 帮如白菜 , 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 花朵为黄色 。 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 。 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 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 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 。 油菜营养丰富 , 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 。 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相对湿润的地方 , 譬如中国的南方 。 油菜也有许多用处 , 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陕西的汉中市就有一片油菜花观赏旅游区);花朵凋谢后 , 油菜籽可以榨油 。

【防治】油菜根肿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油菜的品种分类
中国栽培的油菜 , 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 。
白菜类型
油菜又分为中国北方小油菜和中国南方油白菜 。 中国北方小油菜 , 株型矮小 , 分枝少 , 茎杆细 , 基叶不发达 , 匍匐生长 , 叶形椭圆 , 有明显的琴状裂片 , 且刺毛多 , 被有一层薄蜡粉青海的门源油菜属这个类型 。 中国南方油白菜 , 其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 。 与北方小油菜比较 , 株型较大 , 茎杆较粗壮 , 叶肉组织疏松 , 基叶发达 , 叶柄宽 , 绝大多数不具蜡粉 。 苏州藏菜、兴化油菜属这个类型 。 白菜型油菜 , 花瓣中等大小 , 相互重叠 , 生育期较短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0 。
芥菜类型
株型高大 , 分枝纤细且部位高 , 基生叶有明显叶柄 , 叶面皱缩 , 具有刺毛和蜡粉 。 花小 , 花瓣平滑 , 不重叠 , 有辛辣味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 。 细叶油菜和大叶油菜均属于这个类型 。 贵州安顺地区种植的油菜多为芥菜类型 。
甘蓝类型
植株大小中等 , 叶较厚且有蜡粉 , 叶缘缺刻深 , 半抱茎着生 , 茎上部的叶无柄 , 花较大 , 花瓣重叠 , 种子较大 , 不具辛辣味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9 。 胜利油菜、奥罗油菜和欧洲油菜均属这个类型 。
油菜根肿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油菜根肿病的危害症状
油菜根肿病的症状出现在根部 , 这些“肿瘤”呈纺锤形或不规则畸形 , 主要发生在主根上 , 侧根上较少 。 在初期 , “肿瘤”表面光滑、白色 , 以后颜色会逐渐变成褐色 , 表面粗糙 , 时间长了还会出现龟裂 。 这些龟裂的“肿瘤”容易被其他病菌侵染而腐烂、发臭 。 发病初期 , 在中午时 , 由于气温高 , 油菜的蒸腾作用增大 , 散失很多水分 , 而且此时由于根部遭到了“肿瘤”的破坏 , 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已经降低 , 因此在缺水的情况下 , 病株的地上部分易出现萎蔫现象;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 , 油菜的蒸腾作用小 , 水分散失少 , 所以不会出现萎蔫 。 随着病情的继续恶化 , 病株会彻底萎蔫甚至死亡 。
油菜根肿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1、预防 。 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 , 要先从栽培管理入手 , 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油菜田的病菌数量 , 营造有利于油菜生长而不利于病原生长的环境 。
方法:不从病区调用油菜种子;与其他非十字花科作物 , 最好是与水稻轮作 , 重病田进行4~5年的轮作 , 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建好油菜田排水设施 , 深沟窄畦 , 清沟防渍 , 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在低洼积水地块或酸性土壤上种油菜;可使用粉煤灰复合肥 , 改良土壤 。 选择无此病的田块育苗 , 以防病菌传播 。 油菜收获后应将病残株烧毁或堆肥 。 注意:堆肥一定要经过腐熟后才能在油菜田使用 。 采取以上措施 , 可降低很多发病机会 , 但并非就不再发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