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铅钓怎样调漂,飞铅打浮怎么调漂( 三 )


可采用大“飞铅”(铅坠上移20~30cm) , 适当的延长浮标翻身后的停顿时间——过滤多余的小动作;大幅度减缓钓饵的下落时间——增加鲢鳙吸食时间 , 这对于增加钓获量是极为有利的 , 而且浮标多出现的漂移、颤抖、大黑标等鱼讯 , 上鱼率达70%以上 。
鲤、草:草鱼属中层鱼种 , 但钓友们多是采用底钓法 。 所以我就把它与典型的底栖鲤鱼归在了一起讨论 。 鲤、草的体型普遍偏大 , 而且多数胆小、狡猾 , 所以采用悬坠钓法就尤其要小心铅坠在水中的位置是否会引起鲤、草的警觉性 。 大家普遍采用长子线的方法来提高铅坠离饵的位置 。 因此 , 采用“飞铅”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由于我们垂钓的泳层是距水底30cm的高度范围 , “飞铅”量为10cm即可 。 其应用“飞铅”的主要目的:⑴长子线良好的引、诱鱼作用;⑵铅坠的隐蔽性较好 。 而“飞铅”钓法能加快浮标的翻身速度 , 对此类鱼种几乎无明显效果 。
鲫鱼、白条等小型鱼种:“飞铅”的变化是见仁见智的 。 不同的钩、标、线组以及饵料的比重、状态 , 其“飞铅”的使用和“飞铅”量均有不同 。 讨论起来极为繁琐 , 我就简单的总结一下:
1、小标、小钩、细线:饵料比重轻、拉饵:“飞铅”量5~10cm;
饵料比重大、搓饵:“飞铅”量10cm左右;
2、大标、小钩、细线:饵料比重轻、拉饵:“飞铅”量10cm左右;
饵料比重大、搓饵:“飞铅”量15cm左右 。
3、浮钓:浮钓术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垂钓 , 好象“飞铅”技术有些画蛇添足 , 其实不然 。 浮钓中采用“飞铅” , 我认为其目的多是:⑴压制鱼层 , 便于定层垂钓;⑵应对特殊鱼情 , 如乱口、乱层 。 对于第⑴种目的——压制鱼层 , 就是指控鱼 。 也就是把鱼诱聚到一定水层的意思 。 控鱼的方法有多种:如增加铅坠、增大饵料的比重、改变饵料的状态(增粘)、改搓为拉、换用大浮力标用“飞铅”……等等 ,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钓饵能快速的下落到固定水层或减少其在下落过程中的溶散性 。 为此 , 采用大浮力标——可利用铅重来加快到位速度 , “飞铅”——可利用“加长的子线”减缓钓饵在固定水层的下落速度 , 便于引鱼上钩 。 因此我认为若在浮钓中采用“飞铅” , 其“飞铅”量不易过大 , 拉饵5cm、搓饵10cm左右即可 。 对于第⑵种目的 , 乱口、乱层是比较令人头痛的 。 我们可以利用飞铅后的“长子线”来过滤部分的杂口讯息 。 因此 , 其“飞铅”量可依据适时鱼情变化10~20cm , 灵活掌握为宜 。
二、采用“飞铅”一定要留意水的深浅 。
浅水(1.5m以内) 。 由于鱼类在浅水区觅食 , 其警觉性都很高 , 尤其是垂钓鲤草等大体型鱼类 , 若采用“飞铅” , 其“飞铅”量就要大一些 , 15cm左右 。
深水(水深1.5m以上) 。 鱼类的警觉性会有所降低 , 而且吃口大、讯号清晰 。 故“飞铅”量可适当小些 , 10cm左右 。
综上所述 , “飞铅”钓法的原理虽然简单 , 但运用起来却极需功力 。 “飞铅”钓法 , 其实是以诱为主、钓为辅的 , 只有在特殊的鱼情下才诱钓合一 。 这种钓法的利与弊如果应用得当 , 可化弊为利 , 如果运用欠妥 , 利也会成为陷阱一个 。 因此“飞铅”技术的使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钓鱼人本身的经验及对实时鱼情的理解 , 该“飞铅”时飞、该钓时钓 , 方为赢家 。
请采纳答案 , 支持我一下 。
如何查看飞铅钓法图解及调漂法? 飞铅钓法又叫提铅钓法 , 也就是说将铅坠的位置上提上移 。 极端的做法是将铅坠的位置提到浮漂下面 。 是不改换台钓钓组的前提下 , 将铅坠整体上移一定距离的钓法 。 铅坠上提的目的是增加钩饵的摆幅距离 , 减缓钓饵下摆下降的速度 。 留给上层鱼类更多截饵的时间 。 飞铅钓法的突出特点就是:浮标的翻身速度得到加快、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钓饵的下落速度减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