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技击和养生 陈雄:太极拳桩功( 五 )


和王柏青 , 之后王宗岳太极拳于赵堡》陈沟传承两支:(1)太极拳于赵堡由陈、王传经张宗禹、张彦、陈清平 , 之后于赵堡传承出赵堡拳、武式拳和孙式拳三大流派 。 (2)太极拳经赵堡陈敬柏亲传于陈沟陈继夏 , 王宗岳太极拳由赵堡传承到陈沟以后 , 于陈沟传经陈秉旺 , 陈长兴 , 之后传承出陈式拳、杨式拳、吴式拳三大流派 。 2、或太极拳创始于清代 , 宗师王宗岳和先师蒋发是清代人 , 王宗岳创太极拳亲传蒋发 , 蒋发亲传陈沟陈长兴和赵堡两支 , 然后由陈沟传出陈式拳、杨式拳和吴式拳三大流派 , 由赵堡传出赵堡拳、武式拳和孙式拳三大流派 。 由于王宗岳和蒋发的生卒年月不详 , 明代说或清代说有待新证据证明 , 但是太极拳由王宗岳首创并亲传蒋发 , 然后由蒋发直接或间接传承到赵堡和陈沟较为可靠 。
拳术最初的功能是技击 , 是唯一的搏击术 。 外家拳以快为本 , 以力取胜;内家拳内练精、气、神为主 , 以柔克刚 , 借力发力 , 四两拨千斤 。 元末明初拳术由外家拳发展到内家拳阶段 , 黄百家《内家拳法》记载:“张三丰既精于 , 复从而翻之 , 是名内家 。 得其一二者 , 已足胜少林 。 ”明末清初 , 张三丰内家拳发展到王宗岳太极拳阶段 , .太极拳技击功夫已优于所有外家拳、内家拳 。 然而由于火器的广泛使用 , 拳术的技击功能价们和社会需求减弱 , 同
时拳术的养生功能和社会需求渐增 。 王宗岳超前地洞察到了这种变化 , 他在发明刚柔相济、精妙无比、虚实莫测、无可战胜的太极拳的同时 , 在拳术界首次提出“静中触动动犹静 , 因敌变化是神奇”的太极拳技击功能 , 和“详推用意终何在 , 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太极拳养生功能 , 这同过去只有一种技击功能的所有外家拳、内家拳相区别 , 首次提出了太极拳具有技击和养生两大主要功能 。 王宗岳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评价:“仔细推敲太极拳的目的、意义 , 落脚点 , 还是为了增进健康 , 益寿延年 , 使生命永葆青春” , 暗示太极拳养生功能的价值已经高于太极拳技击功能的价值 。 王宗岳首次提出拳术的养生功能 , 是对史的一大贡献 。
太极拳技击功夫优于外家拳和其它内家拳 , 清代太极拳先师杨露禅(1799—1872)的超群功夫可证明 。 陈正雷和王海洲两先生介绍 , “打死黑狸虎 , 累死陈敬柏”的故事是太极拳技击功夫的生动实例:明代太极拳名师陈敬柏(1663—1745)武技高超 , 因得罪了勇猛异常 , 十分傲慢的的山东武士亡“黑狸虎” , 几年后 , “黑狸虎”来找陈敬柏报仇 , 八十一岁疾病缠身的陈敬柏被迫应战 。 “黑狸虎”依靠身强力壮步步紧逼 , 陈敬柏步步相让少步一—化解对方的凶猛进攻 , 且战且退 。 “黑狸虎”便出“黑虎掏心”绝招 , 想致陈于死地 。 陈敬柏乘势一个迎门靠 , 将“黑狸虎”飞出丈外 , 头撞石头上 , 惨叫一声一命呜乎 。 陈敬柏也因精疲力竭而奄奄一息 , 回家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 古代的技击术是一种实用的搏击术 , 各家都有敌对的绝招 , 又快又狠地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 致对方于死地 。 现代技击术 , 不能允许旧时“立生死状” , “决斗” , 像“黑狸虎”同陈敬柏那样随随便便地去打打杀杀 , 就是交战双方本人同意 , 法律和亲人也不会认可;因此 , 今天从事武术技击术的派别 , 大多主张古代技击术应该继承 , 但从武德考虑 , 又不能伤害了对方 , 就是太极拳推手 , 当将对方推倒、抛出的同时 , 还应该将对方拉住 , 不能伤到对方 , 因此影响绝招的发挥和继承 , 也有少数练技击术的拳师 , 为了真实地继承古代技击术 , 主张要坚持古代杀伤力强的技击术 , 防止古代搏杀术的失传 , 这种人练的技击术继承了古代快、准、狠地击打对手要害部位 , 这些人认为自己是练得真功夫 , 认为其它大多传人没有了祖辈的真功夫 , 对中老年人练的养生拳就称花架子和体操 。 而大多数拳师又觉得这些击打要害部位的练法是过激 , 与当今和谐安宁的社会相违背 。 从而形成了当今武术界技击术、养生术功能的争论 。 我想 , 应该遵循“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方针各自发展 , 可以相互争论 , 由社会去选择 , 多花盛开更好 。 大极拳技击术濒临失传的原因:(1)历朝历代频繁“禁武” , 然而技击术仍兴盛不衰 , 这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官兵 , 乡武、土匪都有习武实用和需求 。 火器的使用是技击术衰败的致命原因 。 武术绝技的失传 , 同许多森林、泉溪、濒危动植物的消亡一样 , 不一定按照人的良好愿望进行 , 要客观辩证地思考对待 , 总结经验积极进取 。 (2)新中国彻底消灭了匪患以后 , 中华大地已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区 , 人们安居乐业 , 对民间防身技击术需求更加降低 。 特别是法自社会限制严重伤身的技击术 , 最好的办法是将古代传统技击术引入军警实用和体育竞赛、擂台赛中去 。 (3)唐豪、顾留馨推行“陈沟陈王廷创太极拳的误导 , 各派在争论太极拳创始人方面浪费精力 , 影响了太极拳功能的研究工作 。 (4)技击术同竞技体育一样有伤病和残疾发生 , 没有社会需求做基础(比如军警实用、擂台赛和体育竞技等) , 人们是不会热心投入拼搏的 , 不像养生术 , 中老年人有祛病延年的实用价值 , 有亿万人踊跃参加 。 虽然如今火器已发展到核武器程度 , 然而武术技击术仍有高尚的实用价值和广阔发展的天地 。 当今武术界对武术技击术的濒危失传有一个误区 , 一提到这一憾事 , 首先不应该埋怨养生术的发展 。 其实亿万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练养生太极拳 , 说明太极拳养生术的社会价值高涨 , 因此开展得特别成功 , 这同技击术开展不成功没有绝对的关系 。 武术和太极拳技击功夫开展不尽如人意;是没有向今天社会需求技击术的群体下功夫 , 没有把适合练技击术的全国青少年、青壮年人调动起来 , 把有实用技击术的军警调动起来 , 没有把技击术诚心减意放到竞技体育中去开展 。 如果武术技击术列入学校课本和体育课 , 列入军警实战考核 , 在全国体育竞赛和武术擂台赛火热地开展起来 , 加上武术界拳师们和大专体校教师们责无旁贷地投人指导 , 武术技击功夫的开展会出现崭新的面貌 。

推荐阅读